- 孙建丽;覃英;
体育课上学生受损伤可能是体育教师本人风险、学生个人风险、学校风险等单一原因造成,也可能是这些原因综合造成的。只有由体育教师或者学校引发的损害才可向学校请求精神损害赔偿。文章认为此种精神损害的判断标准应以客观标准为主,辅之以主观标准,赔偿范围既可以是物质性人格权损害,也可以是精神性人格权损害,但都必须符合我国法律上所规定的"严重性"标准。从因果关系来看,只要对该损害的发生具有作用力,便构成侵权法上的因果关系。确定精神损害赔偿数额应当考虑以下因素: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的手段、场合和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的获利情况;侵权人的经济能力;受诉法院所在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2017年05期 No.434 66-6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9K] - 蔡天啸;胡敏;
经济分析法学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目前是法学界具有影响力的法学流派之一,经济分析法学的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部门法,主要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知识来研究和分析法律规章制度,这是我们分析现行法律问题的一种新方式,不同于传统研究方法,其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法学问题。文章以经济学观点从侵权法的预防和惩罚的角度进行分析,思考引入经济分析法学研究的必要性。
2017年05期 No.434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 杨黎;
文章认为股权转让纠纷表现迥异,从审判实践来看,检索案例争点并非均衡分布,大都集中于股权转让款支付和转让协议效力等方面。尽管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内部转让与对外转让规则不同,但其并非导致两者检索案例相差显著的主要原因。通过股权交易中心进行股权转让,实现股权流转模式化有利于防范化解纠纷,然而股权交易中心并非限缩版的证券交易所或改版的工商管理局,应当有取有舍,简化股权流转监管。
2017年05期 No.434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4K] - 李秋芳;
文章认为公司捐赠限度的确定是协调捐赠中公众、公司股东以及债权人之间利益冲突的重要内容。捐赠不是法律义务,因而公司捐赠的下限应由道德调整,而公司捐赠的上限关涉股东、债权人的切身利益,法律应予调整。在策略性捐赠的情形下,适用"合理性"标准审查公司捐赠额的合法性存在诸多局限,应引入经营判断规则,纯粹利他性的公司捐赠则应由股东(大)会作出决策。
2017年05期 No.434 73-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6K] - 孙文超;蓝雯斐;
抵押预告登记是现在商业银行在预售房贷款中常用的担保措施,但在司法实践和司法理论中对预购商品房抵押的法律性质及法律效力理解不一,银行的债权及担保权存在一定法律风险,文章对预抵押相关法律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注意事项及法律建议。
2017年05期 No.434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5K] - 郑梁;
在法律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了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统一关于货物销售的有关规则,CISG应运而生。CISG公约为了提高其适用性、统一性,采取了一套自成体系的法律概念,但是新的概念在法律适用上出现了许多问题。文章以CISG中的免责规则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主要免责规则,与CISG公约中第79条体现出的免责规则进行对比,分析解决CISG免责规则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善的意见。
2017年05期 No.434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1K] - 冯阿华;
别除权制度是破产制度中特有的一项制度。别除权作为破产法规定的一种对破产债务人特定财产的优先受偿权利,其优先权的行使不受破产清算与和解程序的限制。而我国在《企业破产法》中并未采用"别除权"的概念,并且立法对别除权在破产程序中的具体行使等许多问题也未作出明确规定。文章从现行立法与立法理论结合的角度出发,分析和比较日本、美国等别除权立法设计,结合在司法实务中遇到相关问题,就我国破产法中关于别除权制度的设置提出具体建议。
2017年05期 No.434 80-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 - 韩仪;
双方当事人以买卖合同为借贷合同提供担保的新型担保方式称为"买卖型担保"。学界集中围绕"买卖型担保"的法律性质、买卖合同的效力认定等问题争论不断,文章收集整理相关文献比对后,认为"买卖型担保"应该划归为"非典型性担保"一类,而买卖合同除了要符合《合同法》的要求之外,还要遵守流质契约的规定才能发挥担保作用。
2017年05期 No.434 82-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 - 潘友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众对个人财产的观念和意识也不断增强,使得夫妻财产公证成为一件常见的财产保障手段。对夫妻财产进行科学的协议公证是有效避免纠纷的手段,尤其是在夫妻感情发生破裂,婚姻关系终结后,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小组成单位,其纠纷和矛盾的减少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表现。由于我国的夫妻财产协议公证制度还不够成熟,因此,在公证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结合法学和社会学对夫妻财产协议公证的若干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法律建议。
2017年05期 No.434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 - 张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离婚率也逐年攀升,离婚时有关新类型财产股权期权的纠纷也越来越多,针对股权期权是否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研究就尤为重要。文章以我国的夫妻共同财产认定制度及股权期权为论据,对股权期权相关概念进行概述,并对其进行了性质界定,得出"股权期权属于民法上的期待权",并分析了期待权在2001年修订的现行《婚姻法》有关夫妻财产制下的认定问题,提出"期待权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增值或者转化成的现实利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进而强调"股权期权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增值或者转化成的现实利益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并在此基础上对《婚姻法》提出修改建议。
2017年05期 No.434 86-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3K]
- 党正;
取消公务员双休是对公务员休息权的侵害,要保障公务员的休息权,即完善公务员的休息制度,必须从源头进行治理——先完善《公务员法》,再由各地方、各部门根据其具体情况对休息权进行细化规定。文章认为在相关法律制定之前,可以以《劳动法》的相关规定作为参照,来保证公务员休息权,做到有法可依。对公务员身份的双重性进行区分,保证公务员救济方式的多样性,并对公务员的休息方式进行完善,保证公务员休息时间的充足。
2017年05期 No.434 9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5K] - 朗韦丹;
文章认为同工同酬是我国《宪法》《劳动法》确立的一项重要原则,是消除就业歧视、实现工作平等的具体体现。但是,尽管法律明确了劳动者享有同工同酬的权利,但由于相关规定过于原则,缺少操作性,导致实践中同工同酬的执行效果并不理想,同工不同酬现象在我国企事业单位中依然存在。其中,因劳务派遣产生的同工不同酬问题,以及因编制所产生的同工不同酬问题是最为常见的表现。同工不同酬损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违背了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必要深刻认识同工不同酬潜在的危害,并找出解决之道。
2017年05期 No.434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 王杉杉;
劳动合同解除制度更多的是倾斜于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保护劳动者方面强调实质正义。文章认为我国劳动合同解除面临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利益保护失衡,因此需要以利益平衡为原则继续完善劳动合同解除制度,明确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017年05期 No.434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 - 孙娟菲;石潇纯;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首次试点以来,在相关理论研究、各级政府部门的政策以及各省试点工作中对妇女土地权益保护问题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通过对相关理论、政策及实践情况进行梳理,文章认为,当前的确权登记试点工作中仍然存在各地共有人登记标准不一致、共有人登记标准可能导致法律与政策之间冲突以及共有人分割共有物存在困难等问题,这需要从国家层面加强各试点地区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政策协调来加以解决。
2017年05期 No.434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6K] - 邓周易;
对我国农村土地实行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是对原有土地制度的制度创新,也是对传统民法理论的重大突破。由此带来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虚置问题,既是对传统民法理论的挑战,又关系到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土地公有制"底线"的坚守。文章认为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缺位、集体土地收益权和处分权虚设是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虚置的主要表现。集体土地所有权虚置的根源在于所有权权能分离的理论和土地制度的创新。恢复和重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切实落实农民集体的土地收益权和土地处分权,是解决我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虚置问题的主要补救措施。
2017年05期 No.434 99-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6K] - 董元杰;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出让的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权规定的期限逐渐出现届满的情形,现行的房屋所有权的无期限享有和土地使用权的有期限使用出现矛盾。文章综述各地目前对于土地使用权的收费问题,分析与现有规定之间的漏洞与违法性,研究续期的方式和续期费用,提出将土地出让金作为房产税的一部分一并缴纳,并分析其可能存在的问题。
2017年05期 No.434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4K] - 杨丝媛;
文章认为虽然我国已出台了《物业管理条例》及一些配套性文件,为规范物业管理活动提供了法律基础,但在实践中,现有的涉及物业服务合同的相关规定可操作性不强、内容不够完善。针对当前物业服务合同中存在问题,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起来,出台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制度,充分有效地发挥物业服务合同的功能,切实维护物业服务法律关系中各方的合法权益。
2017年05期 No.434 106-107+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4K] - 王月雅;
商品房预售对于降低房地产项目开发成本、提高开发资金利用效率、加速资金的周转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它就像一把双刃剑,在其促进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文章对商品房预售的含义和特点进行介绍,对我国商品房预售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就完善该制度提出建议。
2017年05期 No.434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5K] - 陈沿廷;
随着经济快速的发展和国家金融政策的改革,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特别是法律监管制度方面的缺位,使民众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可靠保障,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个人理财业务的良性发展,更有可能会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稳定造成威胁。文章通过探讨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法律监管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以期能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法律监管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保障个人理财业的健康发展。
2017年05期 No.434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3K] - 施美荣;
现阶段我国的民间借贷市场逐渐活跃,民间借贷可以让人们获得一定的资金来源,但同时也存在风险,因此这就需要民间借贷公证的介入,借助民间借贷公证的力量来对民间借贷的安全提供保障。文章主要分析了现阶段民间借贷的一些新特点以及在民间借贷中较易出现的一些安全风险,在此基础上就民间借贷公证进行探究。
2017年05期 No.434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3K] - 纪智慧;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市场化的融资工具,不仅能够处置一些不良的资产,降低资产处置过程中的成本,加强资产的回收效率,还能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增强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资产证券化在发达国家已经有成功运行的经验,但是在我国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障碍。文章认为,随着资产证券化国际形势的推进,需要深入分析资产证券化在中国实施的现状以及遇到的障碍,采取相应的改善策略,把握发展的机遇。
2017年05期 No.434 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 蔡晶;
经营者集中救济对于经营者集中的规制有着重要的作用,其能够发挥经营者集中的优势作用,又能够规制不正当竞争,是市场有效竞争的一种手段。经营者集中救济措施的背后往往有很多参考因素,例如产业整体类型、市场的特点和状况、竞争的危害性、救济措施的效率和有效期限等。我国在经营者集中救济方面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因此,文章认为,有必要从救济的类型和救济的方式等方面进行完善。
2017年05期 No.434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 赵胜;黄昕;
文章认为,抽逃出资违反了《公司法》、公司章程、股东协议等法律规定和协议文件,抽逃出资后又转让的股权在股权转让合同标的上存在一定的权利瑕疵,往往会引起转、受让双方对该合同的效力产生争议,而对合同效力的认定不仅会影响合同履行的状态,更对股权转让商事交易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2017年05期 No.434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 李辰;
2005年《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的施行标志着我国陪审制度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同时也使得"我国陪审制应走精英化还是平民化之路"的问题在社会中争论不休。文章结合南方某省会城市B区人民法院的例子,从陪审制设计的初衷以及司法实践的要求两方面揭示其中精英化与平民化的悖论,并以英美的陪审团制度为指南探求如何走出此困境,寻找精英化与平民化的平衡点。
2017年05期 No.434 121-122+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4K] - 戚航;
作为推动我国司法民主的重要制度,人民陪审员制度几经更迭,发展至今,并未实现制度设计的初衷,"陪而不审""审而不议"等成为常见的现象。文章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背景出发,溯源制度发展的历史,并分析该制度现今发展主要存在的问题与困境,以此提出制度改革的路径设计,为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发展和司法民主的保障提供动力。
2017年05期 No.434 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3K] - 赵茂盛;
书记员队伍建设远远落后于司法的发展,并且影响了司法的公平与效率,正因为书记员制度改革有其深层次的社会背景和现实意义,因此书记员制度变革应成为当前司法改革重要的配套措施。文章比较了中外书记员制度的不同,并结合目前我国书记员队伍的现状、问题,探讨了进一步完善书记员制度的路径。
2017年05期 No.434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8K] - 宋阳;
法律援助辩护是保障被追诉人及时行使合法诉讼权利,使控辩双方同等对抗,最大限度地实现程序公平的一项制度。我国的法律援助辩护制度经过两次修订后,尽管取得了突破,但是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在司法上,其都存在着一些不足。文章认为,在立法上可以通过扩大适用范围、完善救济程序等方面进行规范;在司法上可以通过增加辩护律师的数量、扩宽法援资金的筹集渠道以及对案件质量的保障等方面来完善。
2017年05期 No.434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2K] - 滕文飞;
完善我国律师的执业保障制度,对于完善整个律师队伍的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目前,我国在律师执业保障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对其进行改进完善。文章对律师在执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律师执业保障制度的措施,以期为我国律师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参考性意见。
2017年05期 No.434 13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2K] - 赵婷;
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时期,信访制度曾经在沟通政府与群众以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存在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随着我国进入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和矛盾日益多元化,信访制度已经明显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其缺陷开始凸显。文章研究了信访制度的产生、功能,分析其存在的缺陷并提出对其完善的建议。
2017年05期 No.434 13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 尤巧燕;蔡建士;
监狱企业如何在当前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所作为,已成为监狱管理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们研究的一个热点。研究监狱企业的罪犯激励模式,对于监狱企业制度的完善和罪犯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文章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结合"ERG"理论对罪犯的激励因素进行归纳,针对当前罪犯激励存在的问题,提出"ERG"激励模式在监狱企业应用中的思考与建议。
2017年05期 No.434 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4K] - 高尚宇;
网络暴力是现实暴力在网络上的自然延伸,在犯罪学的视野下,也是一种犯罪行为。文章认为网络暴力犯罪是在行为人主观方面的原因与社会现实等客观方面原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对其管控应该从多方面入手,培育网民的道德和责任意识、净化网络环境、解决社会问题、发挥法律的警示作用,着眼整体综合考量,构建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防控体系。
2017年05期 No.434 137-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8K] - 董雪鹏;
近几年,校园欺凌事件频现,给被欺凌学生带来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打击,给涉事家庭带来沉重负担,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文章通过对校园欺凌的现状及其产生原因进行梳理分析,借鉴学术界研究成果及国外治理校园欺凌的成功经验,为解决当前的校园欺凌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2017年05期 No.434 141-142+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1K] - 王彦祺;
行政约谈制度的兴起在行政执法领域得到广泛的认可,其柔性的执法特点充分体现了行政软法化的新型行政模式,显示了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诉求。文章认为行政约谈制度具有较充分的法理依据,其降低了行政执法的成本,体现了公益与私益、权力与义务的平衡,使得行政执法更加民主化,公法与私法在一定的领域得到了融合。
2017年05期 No.434 14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0K] - 王宗琦;
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们就必须面对利益、谋求利益、争取利益,随着国家的出现,法与利益的关系更加密切。在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道德和法律等领域,利益无不是一个基本的核心范畴。文章从词源学和思想史的角度对利益进行分析,并从利益的起源及相关学说入手,探究法学利益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并研究这一理论对两大部门法的影响。
2017年05期 No.434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2K] - 王仕豪;
文章认为,刑罚轻缓化是世界刑罚发展的共同趋势,因此罚金刑的适用范围也就不断扩大,从而使罚金执行难的问题显现出来。许多国家政府都建立起罚金易科制度用以化解罚金执行难的困境。我国也有许多学者建议将罚金易科制度引进国内,但就我国当前的具体情况,如完全照搬这套理论必然容易产生诸多的矛盾和争议。应当分析该制度与我国《刑法》不相适应的矛盾点,从中汲取精华,才能找到适合当前我国罚金执行难状况的解决措施。
2017年05期 No.434 150-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8K] - 张砚哲;
特别考量标准由欧洲人权法庭于2001年查普曼案件的判决中确立,但对于特殊保护有关各方却存在争议。文章探究了特别考量标准近几年的发展,在少数人权利保障方面的应用,并提出只要对此标准合理理解和应用,特别考量标准将成为当代少数人权利保护和应诉的有利工具。
2017年05期 No.434 153-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2K]
- 李振华;
文章认为民事程序选择权由程序和权利两个核心要素构成,其所指向的程序不是一般的社会性程序,而是受法律调整以解决平等主体之间私权纷争为目的法律程序。民事程序选择权的内涵具有统一性,不存在所谓广义和狭义之分,其实质是民事纠纷发生之后,冲突主体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根据自己的意思独立自主地选择纠纷解决程序机制,以及在民事程序进行过程中独立自主地选择有关分支程序及程序事项的权利。
2017年05期 No.434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3K] - 李晨瑛;
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民事抗诉制度含义作出了解释,即由人民检察院向人民法院提出抗诉,要求法院对确有错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案件判决、裁定进行再审。在2012年《民事诉讼法》修改中,对民事抗诉制度也作出了修改并增加了新内容,2015年民诉司法解释随之出台,使得法院、检察院、当事人三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更加明确。但随着社会需求的日益增加,民事抗诉制度仍需不断完善。文章认为在民事抗诉制度中,当前应当尽快解决抗诉事由、调查取证范围、抗诉审级漏洞等问题,以此来推进我国民事抗诉制度的重构。
2017年05期 No.434 158-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7K] - 袁玉霞;
相比一般的民事案件,家事案件不仅涉及当事人之间的财产关系,而且关系到家庭成员之间的身份关系,如果以审理财产案件的模式来审理家事案件,不利于维护婚姻家庭的稳定,也不能满足保护公民人身和财产权益的需要,因此家事审判改革刻不容缓。对此,文章通过对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人民法院家事审判改革的实地调研,发现红旗区人民法院家事审判的创新机制,同时也发现了实践中关于家事案件诉前程序的一些问题,并根据调研情况和具体数据分析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2017年05期 No.434 160-1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8K] - 臧献茹;
劳动诉讼制度对于快速处理劳动争议,保护劳动者利益,构建和谐劳资关系有着重要意义。但是我国目前的劳动诉讼制度并不完善,人民法院实践中依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产生了较多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适用民事诉讼程序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革方向和建议。
2017年05期 No.434 162-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5K] - 宋美倩;
赔偿损失是传统私益民事诉讼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侵权责任承担方式,涉及的是特定的平等主体之间的利益。由于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涉及到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所以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传统的民事诉讼并不能完全适用,其中对于环境侵权案件的赔偿损失能否适用,存在着很大争议。确定能否赔偿损失,对于解决环境侵权案件,完善受害人的救济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提出允许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提起赔偿损失的诉讼请求,分析在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赔偿损失的范围以及赔偿损失的特点,并提出了赔偿损失后对于赔偿金的管理。
2017年05期 No.434 164-165+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0K] - 王睿;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以前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部分是建立在能源消耗、破坏环境的基础上,如今我国已进入环境问题的凸显期和高发期,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但是违法行为依然大量存在,每年发生重大环境污染案件上千起,但真正得到处理的却不多。文章对环境污染犯罪进行了界定,分析了构成环境污染犯罪的条件,同时对我国现行的相关刑法进行解读,剖析其存在的漏洞,提出完善建议。
2017年05期 No.434 166-1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6K] - 高宇;
文章对寻衅滋事罪犯罪客观方面进行了解析,分别从随意殴打他人;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四种情形,结合案例详细论述了寻衅滋事罪的具体类型,通过类型化分析,来解决寻衅滋事罪犯罪客观方面的疑难问题。
2017年05期 No.434 168-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4K] - 于文静;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要求庭审实质化,事实的查明、证据的采信、诉权的保障和定罪量刑均在庭审中得以落实,这对公诉机关传统的举证质证方式提出了挑战,亟待公诉机关进行变革。举证质证方式的改革与完善不仅事关庭审的效果,还关乎事实的查明和司法公信力。文章以刑事案件的实际庭审现状为视角,分析庭审实质化背景下公诉机关在举证质证方式上面临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之策,以期为庭审实质化和"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贡献绵薄之力。
2017年05期 No.434 172-173+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3K] - 苑长军;胡志伟;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法律援助的需求日益增长。新闻媒体是国家宣传法律知识、进行普法教育的重要平台,如何探索和深化法律服务、化解社会矛盾、保障公平正义,是一项重要工作,文章以《南国早报》"南国法援"栏目为例,分析新闻媒体如何整合社会资源,搭建专业平台,让法律援助更接地气,并针对完善法律咨询服务提出建议。
2017年05期 No.434 174-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2K] - 蓝锋;
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既是法律赋予公民享有的言论出版自由在法律监督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也是公众监督在新闻出版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媒体报道新闻特别是舆论监督类新闻的过程中,可能会给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一定的损害,构成新闻侵权。文章重点探讨什么是新闻侵权及新闻侵权的成因,并提出如何防范和避免因新闻报道所带来的法律风险。
2017年05期 No.434 176-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 王倩;
公益诉讼是法律监督的一种形式,是法律监督职能的延伸。文章认为,从法律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如果检察机关建立公益诉讼制度,社会收益将大于诉讼成本,可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公益诉讼制度的每一项机制必须从诉讼成本与社会收益角度予以全面权衡,才可使公益诉讼制度的预期价值得到较好实现。
2017年05期 No.434 178-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8K] - 王旭;
随着国务院新设辽宁自贸试验区的总体实施方案出台,提升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整体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成为当前辽宁省经济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中国首席法务官研究院主办的"公司法务千人计划"为辽宁自贸试验区公司法务改革、也为辽宁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公司法务人才的引进制度、培训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借鉴,文章基于公司法务人才培训理念,从辽宁自贸试验区政府监管的高效便捷、法治环境的规范有序目标考虑,分析了辽宁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公司法务人才培训制度的现实可行性,提出了辽宁省自由贸易试验区公司法务人才培训制度的构想,以此保障辽宁自贸试验区的高速发展。
2017年05期 No.434 181-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3K] - 李佳;
先诉法院优先原则是有效的,后诉法院必须等待先诉法院的裁决,这就是"鱼雷诉讼"。"鱼雷诉讼"是一种拖延策略,是诉讼当事方为了拖延或阻止对方当事人对自己的诉讼而利用"未决诉讼原则"抢先到某个诉讼程序特别漫长的国家发起诉讼,使纠纷长期难以得到解决的一种方式。文章认为,要防止"鱼雷诉讼",可以非属"同一诉因"为由受理后起诉案件,也可以例外情况为由受理后起诉案件,但为了符合《布鲁塞尔第一条例》的立法宗旨,建立一种区分合理的"鱼雷诉讼"和不合理的"鱼雷诉讼"的制度很有必要。
2017年05期 No.434 183-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 - 陈烨;
争议是否可以通过仲裁解决最终取决于对案件有管辖权的法院所在国的公共政策和法律规定。文章分别从主体可仲裁性、客体可仲裁性两方面重点探讨了争议的可仲裁性,研究了越南商事活动的范畴,最后,结合我国立法实践、立足于越南国情提出建立科学商事仲裁法律体系的建议。
2017年05期 No.434 185-186+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4K] - 陈林;
在司法实践中,域外鉴定报告的认定存在一定障碍。文章结合法律的有关规定,以案论法。提出将域外鉴定报告的认定方法归纳为可采信分析和证明力认定两步。对证据的可采性分析主要通过证据材料的"三性"来确定,合法性强调以合法的手段和程序收集、提供证据,真实性的认定主要判断证据材料的来源和表面形式是否达到真实,对关联性的认定则强调审查证据与待证的案件事实是否存在客观联系。证明力认定则是第二步骤,体现为对证据材料关联性的分析上。
2017年05期 No.434 187-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5K] - 沈洪丽;
刑事法律一体化是我国刑事司法的发展趋势,我国由于地域、历史等多种原因造成在现阶段各地区在刑事司法适用中存在区域性差异,产生区际法律冲突,影响刑事法律一体化进程。研究、协调、解决好我国区域刑事法律冲突是我国刑法理论与实践上的一个重要现实课题。文章从刑事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阐述法律一体化范围内区际刑事法律冲突的相关问题并提出解决途径。
2017年05期 No.434 191-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4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