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梅;张笑天;
文章以完善我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作为目的,首先介绍了公益诉讼的相关概念和渊源,接着阐述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概念和国内现状,总结了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立法的完善、更进一步确定原被告的范围、明确检察机关检查建议被采纳的标准,以及如何提高公民的参与度和探索收集证据的途径等方面提出了几点建议。
2020年09期 No.474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4K] - 黎小丽;
近年来,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与普及背景之下,网络赌球借机滋生,并以极强的危害性侵蚀着人们的生活。网络赌球作为一种新型赌博犯罪,具有组织结构严密、隐蔽性强、易滋生其他犯罪等特点,必须受到严厉打击与制裁。但由于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尚需完善,侦查技术与侦查能力亦需与时俱进。文章认为,应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体系,建立侦查环节的快速反应机制,加强部门合作与国际协作,多措并举,从而实现对网络赌球犯罪的精准打击。
2020年09期 No.474 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5K] - 荣达海;
近年来媒体报道有关留守儿童的新闻,引起社会大众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文章主要探讨留守儿童的监护权制度。从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存在的不足、完善的建议和措施几方面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权问题,以期使农村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法律保护。
2020年09期 No.474 1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1K] - 赵美华;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数量持续增多凸显了监护不力和监护缺失问题。文章以留守儿童监护缺失为视角,立足我国监护制度的立法现状,分析留守儿童的监护模式以及监护缺失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采取加强父母的监护责任意识、完善委托监护立法和细化国家监护并加强监护监督等措施,同时不断加强非政府组织的监护援助力量,形成多方合力,以有效应对留守儿童监护不力和利益受损的现状。
2020年09期 No.474 17-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8K] - 黄洁;
人工智能不仅有"人工"制造属性,同时也具备"智能"的特点,因此不可等同于普通应用工具。随着人工智能在医学界的快速发展和大量应用,如何定义医疗人工智能的法律民事地位,如何分配医疗人工智能造成损害的损害责任,如何保障医疗人工智能发展过程涉及的数据安全变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认为,以上问题根据人工智能发展阶段的不同应当有不同的解决之道,弱人工智能时期的法律定位和责任分配与强人工智能时期相比有所不同。在发展医疗人工智能的效率性和精确性的同时,也要多方面对人工智能发展涉及的人体健康数据加以保护。
2020年09期 No.474 19-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8K]
- 刘梓熙;
存货动态质押成为当前盘活中小企业库存,解决融资难的热门新型担保方式,但我国存货动态质押运行模式尚处于法律规定缺失、裁判经验不足的阶段,与动态存货质押相关的规范建构值得探讨。在承认种类物具有特定性,应成为物权的客体,且存货动态质押吸收共同占有这种新型的公示手段的基础上,对存货动态质押的效力予以肯定。文章认为在"存货动态质押+第三人监管"的模式下,监管人的责任及范围应该予以类型化的认定。当数个质权存在于同一质押财产上时,应对存货动态质押模式下的一物数质予以严格的限制。
2020年09期 No.474 22-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1K] - 韦晓明;
民法典有效提升了治理体系现代化,推进民事立法的体系化、法典化,有利于完善市场经济规则。在动产担保交易领域,很大程度上统一了动产担保交易登记制度,承认了应收账款质押、所有权保留等合同的担保功能,改变了原有的交易规则,但未对应收账款质押、所有权保留买卖给出具体规范的条文,在让与担保方面也缺乏规范。文章着重比较分析动产担保交易中非典型担保领域的规则,如应收账款质押、所有权保留交易以及让与担保等。
2020年09期 No.474 28-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1K] - 谢舒妮;张继钢;
机动车侵权案件是基层法院受理的主要侵权案件类型之一。司法实践中,法院不同程度地遇到责任认定困难、赔偿过程冗杂等审判难题。面对错综复杂的事故情节和矛盾尖锐的当事人关系,为响应最高院建立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的号召,湛江法院在总结审判难点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推出机动车侵权案件地方特色方案——"道交一体化"。文章通过总结"道交一体化"的湛江实践,发现实施难点所在,反思智慧司法不足,提出应对解决机制。并认为刚出台的民法典完善了侵权责任编,对破解机动车侵权案件司法实务难题有重要影响,本着科学立法、实践立法原则,可以继续对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进行完善。
2020年09期 No.474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6K] - 赵洪成;
《民法典》合同编第533条肯定了再交涉制度,由于学术界对其义务研究有争议加之强制性前置程序的运用,使其在实务中的效果并不明显。文章认为应重新厘清再交涉制度的正当性基础以及运行规则,明确权利为本和形成权的法律属性。在实务中,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尊重对方意思自治高效率地解决纠纷、达成合意。
2020年09期 No.474 34-35+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8K] - 向璐丹;
《合同法》中关于承揽合同工作成果交付前的归属问题规定得比较模糊,文章通过对不同类型的承揽合同进行探讨,确定在当事人双方无约定的情形下工作成果所有权的归属,以明确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提出关于承揽合同工作成果归属问题,不能单纯规定工作成果一律由定作人原始取得,承揽人究竟是否负有将工作成果所有权转移的义务,应当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判断。
2020年09期 No.474 36-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1K] - 黄德军;
无论是在企业还是其他任何单位的劳动用工过程中,都可能存在劳动用工风险,这种风险包含在劳动用工的各个环节中,比如招聘、日常管理、合同的签订等方面,并且劳动用工形式越复杂,所存在的用工风险也就越高。所以有必要对劳动用工进行严格规范,从而降低劳动用工的风险,降低劳动仲裁或者司法诉讼发生的几率。文章以此为背景,从劳动合同视角出发,对劳动用工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同时提出具体的防范策略。
2020年09期 No.474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9K] - 许海鹏;
长租公寓通过"租金贷"将其对租客的租金债权向第三方借贷机构融资变现,租客每月支付租金的义务由此转变为每月偿还贷款的义务,当长租公寓资金链断裂导致破产后,租客限于合同相对性,无法以租赁合同中的事由对抗借贷合同的相对方。文章认为,为避免长租市场的风险不公平地转嫁给租客群体,应当引入"关联合同"制度,允许租客将租赁合同中的抗辩权延伸至借贷合同中。
2020年09期 No.474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3K] - 吴富朝;
我国《公司法》虽设立了公司人格否认制度,但责任主体仅限于公司股东,债权人主张公司的关联企业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没有法律依据。文章认为,现实中关联企业人格否认往往是必要的,因为股东滥用公司独立法人地位的其中一种表现形式,便是通过关联企业实现利益输送或资本抽逃,后果是造成关联企业间财产混同。最高人民法院印发的《全国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会议纪要》首次明确了关联企业人格否认的裁判规则,思路上不再以关联企业人格混同为认定条件,而是侧重于股东滥用行为以及关联企业间财产混同的认定。
2020年09期 No.474 45-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4K] - 丁俊丽;
不断提升的互联网经济金融水平,促使互联网金融民商事纠纷逐渐增多,进一步凸显了互联网金融纠纷民商事审判在解决民商事纠纷中的作用。文章以互联网为研究背景,阐述了互联网金融民商事纠纷特点及互联网金融纠纷背景下民商事审判实务问题,并提出了几点互联网金融纠纷背景下民商事审判实务问题的解决策略,以期为互联网金融纠纷民商事审判实务公允、严谨性的提升提供依据。
2020年09期 No.474 47-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4K]
- 韩亚文;
消费税作为我国重要税种之一,长期以来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现行的消费税内容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文章从消费税的基本概念出发,深入分析消费税现存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更好地发挥消费税的积极作用。
2020年09期 No.474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7K] - 宋云飞;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重视,虽然区块链技术发展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展现了旺盛的生命力。国际上已逐渐意识到对区块链技术监管的重要性,并已经采取相关行动,文章认为,有必要对区块链技术国际监管现状进行归纳,并构建区块链国际监管合理蓝图。
2020年09期 No.474 51-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2K] - 常颖;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迈出国门走向世界,并且逐渐从原来单纯的商品投资转向资本投资。截至去年,我国已经对"一带一路"沿线的五十多个国家进行了总金额超过145亿美元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投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对外投资行为越来越多,但面临的税收法律风险也随即增加,只有控制好税收法律风险才能为企业对外投资创造安全稳定的环境条件。基于此,文章在简单介绍"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上,对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企业面临的主要税收法律风险及其防范措施进行简要分析研究。
2020年09期 No.474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4K] - 徐微;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民法中的"帝王"条款,在民法等私法领域一直有着不可撼动的位置,但是诚实信用原则能否适用于税法,在学术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较大的争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诚实信用原则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经济领域变得日益重要,因此许多国家也把诚实信用原则引入到了公法的领域。文章认为诚实信用原则可以适用于税法,首先对诚实信用原则可以适用于税法的支撑理由进行了相应的介绍,接着说明了诚实信用原则适用于税法的积极意义,最后对我国税收相关法律制度给出了建议。
2020年09期 No.474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1K] - 邵启聪;
Airbnb商业模式是指通过互联网构建一个双边市场交易平台,利用房主房客在平台上发布或搜寻相关房源信息以提高房客与房屋的匹配概率,进而实现对闲置房屋的资源再利用,它是共享经济大概念下的专类商业模式结构。[1]文章认为作为一个进入中国的新型商业模式,其对于消费者权益保障带来了新问题与新挑战,值得对其进一步探究。
2020年09期 No.474 5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0K] - 李佳宜;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购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网购突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给人们带来很大的便利。但是随之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消费者填写的个人信息被随意泄露、网络经营者推脱责任使得消费者维权困难、网络经营者伪造好评使消费者无法获取商品真实情况等。文章认为,为了更好地维护网络经济交易秩序,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些问题都是亟需解决的。
2020年09期 No.474 60-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1K]
- 谢晋安;
一般来说,新型支付环境下的侵财犯罪可以细分为三类,即只侵犯用户账户余额中财产的侵财犯罪,涉及账户所绑定信用卡的侵财犯罪以及第三方借贷机构的侵财犯罪三种情况,且均应当以《刑法》第二百六十五条规定的盗窃罪定性。文章就这几种新型支付环境的侵财犯罪定性展开分析,以期对司法实践提供一点借鉴。
2020年09期 No.474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3K] - 骆君灏;
新时期,经济犯罪活动手段也在更新,公安经济犯罪侦查部门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时刻跟进经济犯罪活动发展趋势,调整侦查方式。文章认为解决经济犯罪侦查中的难点问题,需要强化经济犯罪案件侦查基础工作建设,转变原有侦查方式;强化经济犯罪侦查队伍建设,提高经济犯罪侦查人员素质;强化经济犯罪案件侦查工作协调机制建设,提高侦查效率;强化经济犯罪立法工作建设,为侦查经济犯罪案件提供有力法律支撑。
2020年09期 No.474 65-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8K] - 唐贵平;郑琼;
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思想与理念对于人的思想、言行有巨大影响。同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思想行为有着重大缺陷的罪犯来说无疑是一剂良药,可以帮助罪犯"正其心""规其行",重构其人格与品德。文章从主体、内容、方式和对象等方面系统分析传统文化介入罪犯的思想与行为改造。
2020年09期 No.474 67-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8K] - 夏爽;
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培育肩负着新的使命,要求各方认真审视培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文章认为以正当防卫制度为视角开展大学生的法治素养培育,有利于向大学生普及法律常识,传播法治精神,切实提升培育的实效性。
2020年09期 No.474 6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0K]
- 刘浩田;王娇娇;王毅霜;
面对"全民直播"时代下大量未成年人参与网络直播现象,部分网络直播平台禁止未成年人进行网络直播,但网络直播作为互联网时代未成年人一种重要的表达途径不应一刀切地禁止。文章从我国未成年人网络直播现状出发,肯定了未成年人网络直播的正当性,并针对未成年人网络直播中的权利保障及法律规范问题提出部分解决措施,以期构建良好的未成年人网络直播环境。
2020年09期 No.474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6K] - 贾良缘;
网络直播是近年来新出现的经营模式,因其密集化的社交互动和情感共鸣等特征吸引了众多直播用户,打赏经济应运而生。然而,打赏行为本身的法律性质缺乏明确规定,导致网络直播打赏相关纠纷大量产生。关于打赏的法律性质,目前实务界和理论界主要存在两种分歧观点,即服务合同说和赠与合同说。两种观点代表着不同的价值取向,正确适用两种观点也对司法实务处理有关案件纠纷具有重要影响。文章认为,观众打赏的主观意图、价值大小等因素纷繁复杂,单一的服务合同说或赠与合同说都难以对打赏的法律性质作出准确界定,因此,基于规范行为与价值衡量的考量,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对打赏行为作出区别评价更能适应市场发展规律和法治建设实践。
2020年09期 No.474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3K] - 孙梦;
近年来人脸识别技术凭借智能化的身份识别与追踪功能落地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中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地铁安检应用人脸识别技术对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脸识别技术有望弥补传统安检模式的缺陷,提高地铁的安防能力、运营效率和应急处理能力。但在技术先行而规制滞后的背景下,公众对技术应用所面临的隐私、安全和伦理风险愈发敏感。文章认为,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是大势所趋,为使技术应用处于风险可控状态,有必要探讨和建立完善的技术风险防控体系。
2020年09期 No.474 79-8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4K] - 蓝斌;
对于担保物权的实现程序来说,特别程序比诉讼程序更节省时间和费用,充分发挥了非讼程序迅捷、经济地解决纠纷的作用,更好地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因此,文章对实现担保物权特别程序的适用现状进行考察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建议,以期促进该程序在广西的规范适用并且优化广西营商环境。
2020年09期 No.474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1K] - 黄立夏;
在线教育作为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与学互动的新型教育方式,对加快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但是,在线教育行业内依然存在着办学资质难辨、传播有毒有害信息、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破坏市场竞争秩序等令人担忧的问题。文章认为为推动在线教育行业健康发展,提高行业管理水平,优化教育资源供给能力,应当坚持法治思维,从完善立法、执法、司法以及政策支持体系四个方面入手,实现在线教育行业治理法治化、规范化。
2020年09期 No.474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6K] - 李春月;
目前网络食品行业迅猛发展,新型食品交易模式给食品安全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严峻挑战,网络食品安全监管面临市场调控失灵等问题。文章认为,国家立法层面应当对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的法律责任进行更加具体的界定,加大对相关违法行为的惩罚力度,引导网络食品经营者提高行业自律,激励消费者发挥监督作用。政府部门加强与社会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网络交易各方的互利共赢,实现网络食品安全监管的多元共治。
2020年09期 No.474 9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1K] - 周好峰;
重新鉴定意在矫正原鉴定中的偏差。是否需要舍弃原鉴定意见进而启动重新鉴定就涉及对原鉴定的审查。然法官与鉴定人之间存有明显的知识鸿沟,法官对鉴定意见的审查往往力不从心。由于重新鉴定必要性审查的失范以及对启动重新鉴定的次数缺乏规制,司法实践中也就出现了久鉴不绝的现象。文章认为为增强法官对重新鉴定的实质化审查,应当建立法官咨询制度,将咨询所消耗的成本列入司法经费,另一方面应当落实质证实质化。为有效防止"缠鉴",准许启动重新鉴定的次数原则上应不超过两次。
2020年09期 No.474 93-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1K] - 侯敏;
在司法实践中,法律所适用的对象为作为一定程序陈述的案件事实。案件事实可以依不同司法过程的性质分为描述事实、证据事实和裁判事实。描述事实是诉讼主体对案件的陈述,如当事人的诉讼请求等。证据事实是依证据证明而再现的事实,追求形而上的客观性。裁判事实是裁判者依据法律对证据事实所作的评判,主要强调事实与法律之间的逻辑性说理。文章认为,不同层次的案件事实属性与其对应的义务不同,把握好每个层次的案件事实及其构建,易于厘清裁判理论,作出公正裁判。
2020年09期 No.474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1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