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与经济

刑法新视野

  • 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南防治冤假错案

    高一飞;刘浩;

    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其中包括了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治冤假错案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集中体现在:防治冤假错案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基本要求、保障司法人权的关键举措和提高司法公信力的核心要素。对防治冤假错案进行了总体规划,制定相关指导意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从保障司法人员独立行使职权、坚持以程序公正促进实体公正、通过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加强对执法司法的制约监督以及培养司法人员的职业良知等方面不断完善防治冤假错案的长效机制。从明确权力清单、落实司法责任和建全惩戒机制等方面不断完善冤假错案的责任追究机制。因此,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南不断防治冤假错案。

    2021年01期 v.29;No.478 1-8+11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4K]
  • 检察机关自行补充侦查权的适用研究

    覃升锋;黄春鸿;郭嵩;

    检察机关自行补充侦查权是完善公诉职能得以实现的制度保障,但是仍存在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等问题,需要从完善法律法规、"案—件比"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内外联动机制、强化监督、提高办案人员的综合素质等方面入手,确保检察机关自行补充侦查权的有效行使。

    2021年01期 v.29;No.478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 越南《刑法典》刑罚免除制度研究

    陈氏琼;陈莹;

    刑罚免除是越南刑罚减免措施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越南刑法对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分化政策。2015年越南《刑法典》第59条、第88条、第390条对刑罚免除制度进行了规定,但不够具体,与《刑事诉讼法典》衔接不够紧密,司法实践中适用率低,需要进一步完善。

    2021年01期 v.29;No.478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7K]
  • 互市贸易走私刑事规制中政策与法律的协调

    欧静;覃湘钰;

    通过对99份2013年以来互市贸易走私案件的裁判文书进行分析发现,该类案件存在重大争议。辩方通常以行为人没有逃避海关监管的故意、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符合地方法规为由进行无罪抗辩,而法官认为以上理由不能成立。法官裁判虽然说理不够,但认定是正确的,互市贸易走私是以"化整为零"的方式故意逃避海关监管,也具有社会危害性,符合地方法规和政策不能作为法院认定互市贸易走私合法的依据。以上争议源于政策的不完善,应当通过科学立法和严格执法完善政策立法,即行政法规应当完善边民互市相关规范、地方政府应当严守立法和执法边界。对因政策不完善引发的犯罪,司法裁决应当依法从宽处理。

    2021年01期 v.29;No.478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2K]
  • 黔东南苗族传统刑事习惯法与刑法的冲突及调适

    龙正凤;

    黔东南是苗族人口聚居地,苗族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人人自觉遵守的、具有约束力的解决刑事纠纷的传统刑事习惯法。黔东南苗族传统刑事习惯法规制的范围广泛,主要包括危害公共安全行为,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行为,侵犯财产权利行为等方面的传统刑事习惯法。黔东南苗族传统刑事习惯法与刑法基本原则的内涵、刑法规制行为范围和刑罚权都存在着冲突之处。为实现黔东南苗族传统刑事习惯法与刑法冲突的调适,应强化国家法的宣传和教育,增强苗族群众利用国家法解决刑事纠纷的法律意识;保留良性传统刑事习惯法,坚决摒弃侵害人权、与刑法相冲突的非良性刑事习惯法;在国家法框架下革新苗族村规民约,使其成为推动国家法在苗族地区施行的重要载体。

    2021年01期 v.29;No.478 2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1K]

律师论坛

  • 重整式房企破产清算的若干问题

    尤震宇;

    2012年至2015年,常州房地产企业破产受理案件数量在江苏全省已位居前列,可谓形势严峻。虽然常州房企破产的收案量在短期内已创新高,但这并未给当地经济带来重大冲击,这主要得益于常州地方经济韧性好。自2017年以来常州受惠于中央宏观政策的改革红利、人口净流入的红利及府院联动的处置适当,从而在保护地方经济、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方面,给常州经济特别是常州房地产行业引入新活水、注入新活力,房地产实现V形反转。给予了市场各方稳定的预期。近年来,常州房地产市场行业拐点已步入新的上升期,破产烂尾楼经破产保护后,已逐渐成为百姓争相抢购的"香饽饽"。因此,破产法的保护功效在维护当地经济与托底民生维稳方面显而易见。

    2021年01期 v.29;No.478 33-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8K]
  • 论破产程序中的撤销权

    卢林华;晋华;余婧;

    破产撤销权是破产法中一项特别重要的制度,体现了公平原则以及诚实信用原则,可以防止债务人在破产的特定期限内做出相关行为损害债权人的利益。文章从破产撤销权的定义出发,从欺诈性清偿行为和偏袒性清偿行为两个方面分析破产撤销权的具体内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丰富欺诈性清偿行为的内涵、对偏颇性清偿的内涵给予明确解释、增强破产管理人行使动力等完善建议。

    2021年01期 v.29;No.478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民法典新探

  • 论《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的对接实施

    梁军;

    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生活领域需要法律调整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充。近年来,我国立法机构在整合实体法规范的基础上融入了许多全新的制度规定,例如颁布的《民法典》。作为实体法,《民法典》在司法实践中的落实需要程序法即《民事诉讼法》的衔接配合。同时《民法典》的颁布实施也为民事诉讼法和民事实体法的协调对接提供了契机。结合我国《民法典》探讨如何实现与《民事诉讼法》的有效对接,并落实到具体的实施过程中。

    2021年01期 v.29;No.478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 民事宣告死亡与刑事司法的对接机制构建

    曾军;熊姿;

    宣告死亡虽为民法领域的一项制度,但客观上会对刑事司法产生一定影响,可能妨碍案件办理和追赃。在理论和司法实践上,存在构建民事宣告死亡制度与刑事司法对接机制的必要性,且建立对接机制具备制度基础、物质和时间等现实条件。建立完善信息共享平台、建立申请宣告死亡询问和通告制度、建立涉宣告死亡案件审查评估制度、建立涉宣告死亡案件反馈制度、建立刑事办案机关对宣告死亡的建议制度等,都是构建对接机制的具体措施。

    2021年01期 v.29;No.478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 越权担保情形下上市公司对外担保的法律效力

    苏祎昕;

    在《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出台之前,对于上市公司越权对外担保合同的效力,主要存在三种争议观点:无效说、有效说、效力待定说。已出台的《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对于上市公司越权对外担保合同的效力进行了规范,解决了长期以来的争议。《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将上市公司越权对外担保视为越权代表,如果相对人出于善意,尽到审查义务,则担保合同有效,担保责任由公司承担;如果相对人并非出于善意,则担保合同无效,公司不承担对外担保责任。

    2021年01期 v.29;No.478 5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6K]
  • 义利观视域下人类遗传资源财产属性及归属探析

    杨元海;

    我国法律禁止自然人有偿提供自己的遗传资源,人类遗传资源不能成为提供者的财产。但法律并不限制无偿取得人类遗传资源的开发利用者利用人类遗传资源开发产品申请专利获取利益。人体组织器官不可以成为财产的观念建立在组织器官为有形物基础之上,而人类遗传资源的经济价值在于它的信息性,建立在信息性基础上的伦理观正在发生变化,对现行立法伦理观产生影响。在义利观视域下审视人类遗传资源财产属性及归属,对于立法和社会公平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2021年01期 v.29;No.478 55-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知识产权研究

  • 十二木卡姆法律保护新探

    热依汗古力·喀迪尔;

    十二木卡姆是新疆特有的一种民族艺术形式,被联合国及我国国务院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故对十二木卡姆的法律保护具有重要性。然而当前对十二木卡姆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不能对十二木卡姆进行有效保护。对十二木卡姆的法律保护不应局限于利用知识产权法的固有模式,可以把公法和私法保护相结合建立新的保护十二木卡姆的法律机制。

    2021年01期 v.29;No.478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5K]
  • 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新形势下专利权滥用对象权益保护分析

    赵盛林;

    我国近年不断制定法规、政策、规划,加大专利权保护,这些保护制度无疑加大了对专利权人的保护力度,相应的也削弱了站在"对立面"的专利被告权利,但被控涉嫌侵权不等于专利侵权,且由于国内存在大量的"不以创新为目的"的非正常申请专利,容易被专利权滥用者以维权之名行敲诈之实,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愿景背道而驰。专利权人维权存在一定的举证难等问题,但在国内专利权原告高达76.1%的胜诉率以及极高的维持专利权有效的专利无效宣告决定背景下,被控侵权人无论败诉风险或成本代价都远高于专利权人,如果再加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行政力量,专利权滥用现象恐怕会越来越多,进而影响市场公平竞争与技术创新发展。应采取建立健全专利司法数据库、建立数学模型加大力度研究专利权滥用行为特征,以及加大专利申请授权和专利权维持成本等措施,适当防范专利权滥用。

    2021年01期 v.29;No.478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9K]

热点聚焦

  • 新就业形态下外卖骑手职业伤害的法律保障

    章江龙;

    外卖骑手是一个新兴的职业,诞生于"互联网+餐饮"时代,如何更好地应对职业风险,为外卖骑手提供职业伤害法律保障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学术界对这一群体现有的研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法学界对劳动关系与权利保护的研究,另一类是社会学界从不同的理论视角进行的多维探讨。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外卖骑手的就业形态为出发点,通过外卖骑手的就业现状调查,对职业伤害保障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必要性进行分析,探索职业伤害法律保障的新模式,提出对策和建议。

    2021年01期 v.29;No.478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 网络消费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董毅涛;

    在当今社会,高度繁荣的网络消费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创造了大量就业、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各类需求。但我国当前有关网络消费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立法尚不完善,增加了交易的不确定性和交易过程的风险。基于此,有必要对网络消费的概念、特点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网络消费中的法律问题及其完善策略,以进一步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021年01期 v.29;No.478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 高校校内交通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西南大学为例

    刘浩田;王加铭;

    高校校园作为学生、教师学习、生活的场所,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着社会公共交通的职能。因此,高校校内交通管理对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具有重大意义。问卷调查和走访调研显示,我国高校存在学生交通安全意识相对薄弱、高校校内交通管理缺乏特殊法律规制、高校校园基础交通设施建设有待完善等问题。我们应提高高校师生交通安全意识、增设高校校内道路的特别条款、健全校内交通安全设施、完善校园交通管理措施等对策,以期提高我国高校校园交通的安全性。

    2021年01期 v.29;No.478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9K]
  • BY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机制实证研究

    王耀华;

    医疗纠纷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现象,我国各地对于解决医疗纠纷、缓和医患矛盾采取了多种方式。BY市自2012年设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以来,在医疗纠纷调解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目前采取的工作机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调解工作出现部分不足,因此,应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方式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2021年01期 v.29;No.478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4K]
  • 广西少数民族自治县生态旅游发展的立法调适——以金秀瑶族自治县为例

    吕芝慧;

    少数民族自治县多地处偏远山区,经济发展进程缓慢。相较于第二产业的引进,旅游业依托自治县当地文化和生态资源成为了当地扶贫的支柱产业。在"两山论"背景下,绿色发展成为主流趋势,生态旅游成为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的必然选择。自治县发展生态旅游有其特殊性,需要在明确保护优先原则的基础上,协调保护与开发之间的冲突。通过分析生态旅游产业对法律和制度构建的需求,明确该领域法律供给的缺口。在完善一般立法的基础上,结合自治县的地方优势,充分行使自治权中的民族立法权,讨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具体法律保障措施。

    2021年01期 v.29;No.478 86-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1K]
  • 我国行政处罚分类模式的调整

    李霡坤;

    现行行政处罚行为概念不够明晰导致可操作性较差,处罚种类不全面导致制裁易出现疏漏,处罚强度不当导致预防效果差。对此,应明确具体行政处罚概念的具体要素,防止其被泛化使用;适当扩充地方政府的立法权限,在补强和拓宽行政处罚种类作为其重要目标定位的基础上,实现权责统一;具体分类上应在区分人身罚、财产罚、资格罚、行为罚、名誉罚的基础上相应增设名誉型等法定类型,同时对资格罚、行为罚的范畴予以拓展,扩充兜底条款所涵摄的法律范围。在梳理、总结现有行政处罚分类模式的基础上,构建强弱有序、张弛有度的处罚体系。

    2021年01期 v.29;No.478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5K]

经济研究

  • 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前提动因与驱动条件

    苏建健;杨柳艳;

    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战略定位及发展目标。在我国对外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型的背景下,制度型开放通过创造政策环境、回归制度核心、提升开放性以及带动内部治理改革为广西自贸区制度创新提供前提动因。同时,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可将政府职能转变、营商环境优化、法律制度完善、人才资源培养与内部片区协作五类要素作为广西自贸区制度创新的驱动条件。

    2021年01期 v.29;No.478 96-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 农村金融创新发展路径研究文献综述

    张文辉;

    乡村振兴战略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我国农村金融发展息息相关,农村金融发展是我国三农问题解决的保障。对国内研究观点从政府引导、金融服务、信用担保、金融管理四个方面进行梳理总结,可以发现多数学者认为有必要完善信用担保体系,加强金融服务等,并从不同角度分析、肯定了农村金融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2021年01期 v.29;No.478 104-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 征稿启事

    <正>《法制与经济》1992年创刊,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制局主管主办,2001年转由广西日报社主管主办,2020年11月(2020年第12期)开始由广西大学主管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当前出版周期:月刊。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5-0183,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5-1188/D。《法制与经济》刊登法学和经济学领域的理论研究成果,以法治建设中出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为研究特色,探索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前沿课题。我们诚挚欢迎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也重视并支持青年学者的研究。

    2021年01期 v.29;No.478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10K]
  • 下载本期数据